伊拉克选手的旧衣破鞋何以让网友心酸
伊拉克在奥运会开幕不到十天才得到参赛资格,他们甚至连队服都没有。皮划艇上,伊拉克的选手只有穿着已经起毛球的旧T恤,直到13日,他们才换上了由中国赞助的新比赛服。不仅如此,伊拉克连一条自己的赛艇都没有,他们只能租借中国的赛艇。而参加短跑比赛的伊拉克女选手达娜?侯赛也只能穿着一双有些破损的“二手”跑鞋参加比赛,这是她在约旦的一个二手市场“淘”来的。(中国网8月15日)
伊拉克运动员的这一窘况令中国网友们倍感心酸,有网友提议,租赛艇给伊拉克使用的中国船厂不但不应该收取租金,最好还是把赛艇送给他们,甚至可以多送给他们几艘。至于那名只能穿“二手”跑鞋的女选手,中国也该赞助她跑鞋才是。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中国网友的心酸是一种人性之善的表现,但我觉得,对中国人来说,这种心酸更是源于一种对国弱之痛的感同身受。因为伊拉克今天的窘况,令我们不约而同地想起了那个七十六年以前的“一个人的奥运会”,那个参加完奥运比赛后没有路费回家的孤独运动员刘长春。在那个贫弱的时代,我们对此种困窘有着切肤之痛。
当然,伊拉克运动员的困窘有多种原因,譬如局势动荡,国家在竞技体育上面几乎没有投入,获得参赛资格的时间太过仓促,来不及准备,等等。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国家自身的贫弱,一个饱受战乱之苦并因此而经济崩溃的国家,一个百业皆废的国家,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在体育方面一枝独秀的。
以前我们常说“国弱无外交”,实际上不仅如此,国弱实际上也是无体育的。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将来,国家的贫弱都只能导致体育的衰弱。国家的强大绝非某一个领域譬如军事或者经济的强大,而是各个领域综合起来的强大。国家的强大势必会形成国家百业兴旺的局面,势必会形成国民在体育领域的参与热潮,从而推动国家竞技体育的大发展。国家贫弱而体育强盛的局面也许会在某种情形下存在,但那只能是一种畸形发展,属于不能可持续发展的体育。
连日来,北京奥运盛典的成功开幕和中国健儿的夺金狂潮令每一个中国人扬眉吐气,也令每一个中国人一次次地回味中国的奥运沧桑。往事不堪回首,现实的体育比赛逻辑更是一次次地提醒我们:只有强大,才有体育。在体育竞争的背后,其实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